了解*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
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民生關注的焦點,而農產品種植環節的農殘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“第一道防線”。近年來,隨著快速檢測技術的突破,食品快檢儀在種植基地的農殘初篩中廣泛應用,其標準化流程成為提升檢測效率、降低風險的關鍵。
一、采樣環節:科學取樣,確保代表性
標準化流程的首要步驟是科學采樣。種植基地需根據作物種類、種植面積及地形劃分采樣區域,采用“網格化”或“隨機點位”法,確保樣本覆蓋全面。例如,葉菜類作物需重點采集嫩葉部分,而根莖類則需兼顧地表與地下組織。采樣過程中,需使用無菌工具,避免污染,并詳細記錄采樣時間、地點及環境條件,為后續溯源提供依據。
二、前處理:精準操作,減少誤差
樣本送至檢測點后,需進行規范的前處理。針對不同農產品特性,選擇勻漿、浸提或離心等方法提取待測液。例如,檢測有機磷類農藥時,可采用乙腈振蕩提取法;而檢測菊酯類農殘,則需通過固相萃取柱凈化。此環節需嚴格控制試劑用量、溫度及時間,避免人為操作導致結果偏差。
三、快速檢測:技術賦能,高效篩查
食品快檢儀的核心優勢在于“快”與“準”。目前主流設備多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或酶抑制法,可在15-30分鐘內完成單項或多項農殘定性/半定量檢測。操作人員需按照儀器說明書校準設備,設置閾值參數,并定期用標準品驗證儀器性能。例如,檢測敵敵畏殘留時,若抑制率超過50%,則判定為陽性,需立即啟動復檢程序。
四、結果處置:分級響應,閉環管理
檢測結果需分級處置:陰性樣本直接放行;弱陽性樣本需復測確認;強陽性樣本則立即封存對應批次作物,并追溯至具體地塊。同時,檢測數據需實時上傳至監管平臺,形成“檢測-處置-反饋”閉環。某大型蔬菜基地實踐顯示,標準化流程使農殘超標發現率提升40%,問題產品召回時間縮短至2小時內。
五、質控與培訓:持續優化,保障效能
為確保流程長效運行,需建立內部質控體系,包括定期參加能力驗證、使用質控樣比對、設備期間核查等。此外,針對一線檢測人員開展技能培訓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。某農業合作社通過年度“理論+實操”考核,使操作規范率從72%提升至98%。
結語
食品快檢儀的標準化應用,不僅是技術升級,更是管理思維的革新。通過科學采樣、規范操作、智能檢測與閉環管理,種植基地可實現農殘風險的高效管控,為“從農田到餐桌”的全鏈條安全筑牢根基。未來,隨著AI算法與快檢技術的融合,農殘初篩將邁向更精準、更智能的新階段。
輸入您的電話后,我們立刻給您回電
您也可直接撥打熱線電話:18053625686 或線上咨詢
掃碼咨詢
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解決方案
咨詢熱線:
18053625686